上海快递物流行业竞争需从规模转向质量
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布了《快递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其总体目标是,到2020年,基本建成普惠城乡、技术先进、服务优质、安全高效、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,形成覆盖全国、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。同时,全行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,年服务用户超过1000亿人次,年行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,支撑网络零售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。
快递业绝大比例市场份额依赖于电商,但也恰恰是快递业的质量制约着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。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流通渠道起步晚、层次低,特别是信誉差,使得网络零售市场异军突起,而在阿里巴巴、京东商城等电商的带领下,中国成为全球最大且高速增长的流通消费市场。据商务部统计,2016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.16万亿元,同比增长26.2%,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交易额为4.2万亿元,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.5%以上,不仅成为新的消费驱动力,由网络零售产生的电商物流也直接带动了快递业务量的跨越式增长。
不过,由于快递业同质竞争加剧,导致要素成本攀升而经营利润下降,结构性风险加大。过去一年,快递业企业纷纷感受到了这种竞争的压力,转而投向资本市场以补充企业的竞争实力,但如果“资本+快递”模式无法在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上获得成效的话,未来快递业全行业也将无法解决用工荒的困境。
而在企业运营方面,多数快递企业为急速扩展市场份额而实施的加盟方式带来了风险。加盟制虽然为一些快递企业的市场拓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,却难以以企业核心标准收回经营控制权,未来几年,这些快递企业必将面临加盟商“离心离德”所带来的经营风险。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,曾经以加盟方式急速扩张市场的顺丰,当达到预定规模目标后,就开始以旗舰店为龙头收回加盟店的管理权,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核心优势。
国际上,引领全球的亚马逊物流已经完全压制并削弱了UPS、FedEx等传统快递企业的市场;而在国内,仅从员工岗位的依赖度出发,京东、阿里等电商的自建物流就会给顺丰、“三通一达”等快递企业带来压力,而让快递小哥成为终身员工,或是一条解决用工荒的有效路径。
显然,现在的快递业已从数量和规模竞争转向了质量竞争,而《规划》也为快递业给出了目标,那就是“积极打造‘快递航母’,形成3到4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”。目前,阿里旗下菜鸟网络依托大数据,构建起了“天、地、人”直接接轨的全物流智能骨干网络平台;京东则在自建物流基础上加强与快递企业合作,并获取了国家快递牌照,以弥补“三通一达”的市场空缺。